一場突如其來疫情,正在悄悄地深刻改變中國各行各業,其中受其影響最大的就是零售業。
受疫情影響,中國的零售業真是‘冰火兩重天’。
冰的一面是指中國很多線下零售企業被迫停業,損失明顯。這些企業以鞋類和服裝類為主,此次疫情爆發的時間本應該這些企業銷售的旺季,最後卻是損失慘重。
另一面是‘火’,疫情讓超市、便利店、生鮮超市的生意更加火爆。尤其是這些企業的線上服務表現最為突出。就如京東到家服務的訂單量同比前年增長了374%。
疫情給中國零售企業來深刻影響,而越是這種時候,越是需要抓住變革的契機。
2003年的非典疫情也催生了中國零售業的變革,淘寶和京東就是在那個時候強勢崛起,所以這次疫情也必將給中國的零售業帶來巨大的變革。
私域流量徹底覺醒
一直以來私域流量不被重視,更多的是在電商行業比較受重視。那麼此次疫情爆發,讓很多線下零售企業開始明白搭建企業私域流量的重要性。
在線下門店遍布,創建企業社群,盤活企業的忠實粉絲,利用互聯網流量搭建專屬企業的私域已經成為零售業的一個趨勢。
短視頻、直播帶貨正興
一場疫情,眾多的線下門店停擺,使眾多的線下品牌和零售企業開始試水短視頻、直播賣貨。
短視頻/直播帶貨能力突出,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:
一、是在「貨」上,短視頻/直播帶貨通過主播的介紹,有帶入人的感情,借此傳達給買家;
二、是在「場」上,主要是借助了抖音、快手和其他直播平台,而這些平台又有高流量、高關注度的場景優勢;
三、是在以「人」為中心,讓主播和買家的深度互動,而且讓買家加入到內容創作、傳播之中,由此就形成了強大的帶貨勢能。
去庫存壓力變動力
這次疫情導致很多實體店都無法正常營業,因此導致,本應該在這個暢銷季出售的商品都成了庫存。
因為疫情滯銷的商品很大程度上是不能採用常規的促銷方法,這樣會打亂品牌的調性,同時也會出現破壞價格體系的風險,對品牌的健康發展埋下隱患。
前置倉商業爆發
以每日優鮮為例子,就是通過前置供應鏈的方式,把「倉庫」開設在距離消費者最近的地方(周邊1-3公里區域)方便貨物快速到門,這也重構了人、貨、場,給生鮮零售帶來了巨大變革。
因為前置倉足夠貼近客戶,能夠實現用戶下單後1小時送達,能快速解決在家吃飯的大難題。在這次疫情期間,每日優鮮銷售十分火爆,就是充分的說明。這種模式的本質上,去中心化,將數字化的實體網絡變小、變密,更加靠近用戶。
「共享經濟」流行
疫情,也讓我們重新認識「共享」。
在這次疫情中,有「共享員工」,餐飲上萬員工待業,而在生鮮零售平台上訂單大增、人手十分缺乏,餐廳把員工借給生鮮平台,「共享員工」應運而生。
還有「共享人才」,疫情期間京東7FRESH發佈「人才共享」計劃,邀請臨時歇業的餐飲、酒店、影院及零售聯營商戶的員工去打短工,而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也推出「藍海」就業共享平台,讓餐飲商戶可以通過該平台推薦員工報名成為「蜂鳥」騎手等等。
社群群體不斷壯大
隨著私域流量、去庫存的興起,社交新零售逐漸嶄露頭角。人與人之間需要交互、體驗、互動、分享,這種社交熟人的推薦更加容易促成交易,進行用戶裂變傳播,以極低的成本帶動新用戶增長。
通過將新零售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整合到統一的平台上,能夠幫助企業快速得知互相的需求,並及時地做出相應的調整,做到效率的提升。
歡迎品牌入駐牽你康360,我們將為你提供一站式線上線下營銷服務,助你在多元化市場中,抓住更多下沈市場和年輕市場的發展機會。